希慎廣場有人性︰回望尖咀 ISQUARE



這種『之』字形扶手電梯是最好用的,以客為本,讚!

上個年代,建築師開始濫用 consumer psy 的 theory,認為商場要建得似迷宮才叫好,上了一層 escalator 要轉九曲十三彎才可找到另一條 escalator 再上另一層,目的是要保證和迫使客人『路過所有櫥窗』,也困住客人使人很難離開,滯留囤積多點人氣,造多點商機,也為減少遊人安全感,減低客人清醒度,從而增加購買慾等等等等,都是傾斜於商場老闆的設計。

又一城是兩邊皆討好的罕有成功一例,或因他是「橫向式」的肥矮商場,每一層的樓面夠寬大,商戶類型分布也好,要逛完一層而有再上另一層的意欲動輒句鐘,視野也夠人一眼看到扶手電梯在哪,就算真的有指定目的地需要直達高層也有不少客用升降機,感覺尚好。

其他的theory建築師效法了,想歪腦地創造了一個極垃圾的 iSQUARE,先天因素已經差,是個「直立式」的場,裝修也只是淘大商場 LEVEL,還斗膽把客人當成十二指腸內的蛔蟲,叫人在內兜得天昏地暗 (還有一段是延綿白牆走道然後突然掘頭路!),設計的只顧向商場發展商獻眉拋書包度策略SELL屎橋,卻把遊人當弱智,以為有個 IMAX 戲院在九樓就大條道理可以把人流向上迫,話知你死的硬把人困於只有他自己才感覺良好的建構內,幻想自己是耶神,要羔羊們按他悉心鋪好的路去乖乖的走,其實無恥得尤如呃遊客的兜路的士司機。

試想,你買了UA Isquare 8:15 《桃姐》的票,已提早10分鍾到了商場門口,施然抽多根戲前烟再上樓,才知原來要攀山涉水,長征萬水千山,橫越絲綢之路,都9:00 才順利抵達戲院正門,入場時桃姐都死了,何其哀哉?

設計者心計用太多,結果人們不甘被當傻螞蟻,就集體叛變從此罷去了,反正尖咀選擇多的是,大不了去對面重慶站嗅嗅阿叉們的咖哩味屁感受一吓異國風情,也不願再跌入這既可惡又心地差的「迷人」圈套,ISQUARE 也正式成為鬧市中的死場,是香港商場的一代『奇葩』,一大笑話。

沒有留言: